顶部

西安明清建筑文化网

简介: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 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 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 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 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 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 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 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 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建塔原因:

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 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 玄奘督建因寺建塔: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 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 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 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 (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 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 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拆开大雁塔你能看见什么?

雁塔结构:

60余米高的大雁塔 由青砖和土塈作为承重结构 支撑起高达7层的 楼阁式方塔

内部:

由数十根木柱 和对应的横梁构成筒状结构 木柱的数量 随着塔身的增高不断减少

外部:

则由平均厚达6m的内外两层青砖砌筑而成

大雁塔的价值意义:

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由 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 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这一 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古印度佛教建筑艺术传入中国并逐渐的中国化的过程。大 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 “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大 雁塔内收藏的贝叶经也是弥足珍贵的佛教文物。